“莓”美与共歌声扬 ——临泉县草莓产业迅速成长

“莓”美与共歌声扬 ——临泉县草莓产业迅速成长

来源:优发官网首页 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23 19:11:34

从一点红到一片红,从一村富到百村富,从一家兴到千家兴,短短10年里,安徽省临泉县草莓种植从数10亩发展到15000多亩,产业得发展,群众有收入,乡村呈现全新面貌,“莓”美与共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华美篇

  • 产品详情

  从一点红到一片红,从一村富到百村富,从一家兴到千家兴,短短10年里,安徽省临泉县草莓种植从数10亩发展到15000多亩,产业得发展,群众有收入,乡村呈现全新面貌,“莓”美与共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华美篇章。

  进入冬季以来,在临泉西部的黄岭镇前洼村,成片的温室大棚仿佛一夜之间从地上冒了出来,室外北风凛冽,棚内温暖如春,碧绿的草莓叶在白色的小花映衬下,显得格外生机盎然。而在花丛中,无数或泛青或显红的草莓果探头探脑,似乎急于想看看这个陌生而奇妙的世界。

  “往年这个时节,草莓果已经大量上市。今年成熟得晚,主要受天气因素影响。”前洼村草莓种植户侯保全说,“目前,只有少量草莓进入成熟期,半个月后即可进入采摘期。”

  侯保全是前洼村、也是黄岭镇种植草莓的首倡者和践行人。2016年,在外地务工的他看到家乡大葱产业已经辉煌不再,就想着另辟蹊径,找到一条能增收的路子。经过多处考察和反复思量,他把目光落在草莓种植上。

  “那时候对草莓产业还没有全新的认识,只是觉得黄岭这一个地区适合种这个。”侯保全说,“这里土壤肥沃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日照充足,夏季热而多雨,冬季干而少雪,很适合种植草莓。”

  侯保全的分析没错,后经科学测定,黄岭镇土壤微量元素含量、团粒结构、pH值、保水性能等均优于其他草莓主产区,是草莓种植的理想之地。同时,临泉又是畜牧养殖大县,有充足的有机肥料,能够为草莓产业提供优质、高效、绿色的养分供给。

  从开始的1亩两亩,到现在的30亩,侯保全尝到了草莓种植的甜头。在他的带动下,前洼村、后集村等村的草莓种植快速的提升,都超过1500多亩,随后向周边各村扩展,涌现出一大批种植大户,岳玉起就是这里面的一个。

  在黄岭镇陈营村,岳玉起种植草莓30多亩,主要品种为“红颜”,目前已逐步进入挂果期。

  “我是9月1日开始定植幼苗,12月中旬可大量采收。”岳玉起说,“选‘红颜’这个品种,主要看中了她果形美观、色彩鲜艳、甜度适中、脆而含香。前几天市场价每市斤超过40元,这几天会降低,也超过30元。”

  据了解,草莓种植是一项周期短、见效快、收益高的产业,每年7-8月育苗,9月初定植、12月中旬上市销售,来年4月底结束,在全生长周期内,可采收四五茬,在当地各类水果中,算是生产周期较长的。

  “种植草莓第一年投入较大,但一个棚可使用10年左右,平均每亩每年的投入约一万元。”岳玉起说,“‘红颜’的产量不算高,正常年景下亩产约3000-4000斤,每亩每年产值可达30000多元,扣除成本每亩每年净赚20000元是有把握的。”

  正是收入有了把握,促进了黄岭镇草莓种植的快速发展。目前,黄岭镇14个村已实现草莓种植全覆盖,前洼、秦庄、八里坡、彭寨等贫困村因此而脱贫。

  2024年,投资2632万元的钢结构大棚建设项目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成为草莓产业高标准建设、高水平发展的有生力量。

  据统计,黄岭镇草莓种植户已达437户,建有草莓大棚4754个,种植培养面积10000余亩,年产鲜果近20000吨,产值约4亿元。

  墙内开花结果,墙外也收获满满。在黄岭镇的带动下,瓦店、姜寨、白庙、鮦城、城关、田桥、宋集等周边乡镇种植草莓累计超过5000亩。

  在黄岭镇前洼村,新落成的“津源蜜之乐草莓分拣中心”内,专门盛放草莓的托盘码放的整整齐齐,电子秤、记账台、检验台等一字排开,今年的草莓收购季即将展开。

  “这个交易市场投资2100万元,占地8400平方米,是由县财政投资建设的农业产业园的配套设施。”交易市场负责人裴子乐说,“目前已开始零星收购,少量供应超市。等批量上市后就组织货源往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地区发货。”

  裴子乐是天津人,来临泉从事收购草莓已经9个年头。从开始自己种植,到现在专门收购,见证了黄岭镇乃至临泉草莓产业的发展进程。

  在二楼的分拣大厅内,四条分拣线上已有工人在忙碌,按大小果、成熟度、正常果和非正常果等标准,草莓被装进不同的果盘。工人们身着工装,佩戴口罩、手套,操作轻巧、精准、规范,确保草莓果的形状不受影响。

  “建这一个市场是草莓种植培养面积逐步扩大的必然结果。以前果农种出来的草莓不知道卖到何处,收购点多如牛毛,价格起伏较大,最终吃亏的还是种植户。”裴子乐说,“现在好了,有了规范的交易市场,价格透明,信息公开,交易公平,以前的混乱局面得以消除,果农只管安心把草莓种好就行了。”

  据了解,目前草莓市场行情报价较高,销售方向多是大城市,草莓质量、保鲜技术、冷链运输等各环节都非常关键。

  “按照亮度、硬度、甜度、密实度等指标,草莓分为三个等级,价格相差较大,20-40克的一级果市场需求较大。”裴子乐说,“得益于庞大的种植培养面积,今年的市场供应量会持续上涨,这个收购季可望收购草莓500万斤。”

  有了专业市场的保障,还要有科学的种植方法。为了让群众种出更多“绿色”草莓,黄岭镇广泛推行“首席专家+科研团队+草莓师傅+种植大户”的工作机制,加强良种、良法、良田、良机的集成配套,确保草莓种植科学规范,先后邀请安徽农业大学、长丰县草莓协会等专家上门授课,注重草莓的病虫害防治,引导果农树立长远发展意识,把安全用药放在重中之重。

  “白粉病、炭咀病、蚜虫、红蜘蛛等多发生在草莓的苗期,我们注重提高种植户的防范意识,在肥料上多施用有机肥,同时也加强日常管理,注意防潮湿、多通风,降低病虫害的发生。”黄岭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赵子华介绍说,“我们还主动联系养蜂专业技术人员,引入蜜蜂为草莓传花授粉,提高草莓的结实率和完好率。”

  为促进草莓产业的良好发展,黄岭镇还印发了《大棚草莓等非粮作物种植管理规范》《我国禁限用农药和高风险农药一览表》《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明白纸》、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摘要》等资料,种植户均签订《承诺书》,用心用情呵护草莓产业。

  市场看好不看好,产品品牌很关键。为此,黄岭镇注册了“黄岭草莓”商标,供种植户免费使用,并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站,配齐各种快检设备,对每批次上市草莓进行抽检,确定保证产品品质有保障。

  2022年3月,“临泉县草莓协会”应运而生,成为草莓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装备引进推广和科学管理知识普及的重要力量。

  草莓的鲜美来自于勤学实干、热爱钻研和精心管理,广大莓农因草莓而增收、为草莓为乐享。

  据了解,草莓种植平均亩均净收益约为20000元,2023年,临泉县草莓实现出售的收益约4.5亿元、带动群众直接就业约1.3万人、人均增收约6000元。

  不仅种植环节受益,草莓的良好品质吸引了来自北京、天津、河南、江苏、福建等地客商前来临泉收购,仅在黄岭镇设置的收购点就有40余家,需要大量人员从事分拣、包装、运输等工作,带动2000多人就业。

  “我们发展草莓产业的目的,既是让群众增收过上好日子,培育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,让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,也还是为了促进农村社会更稳定和谐。”黄岭镇党委书记王春吾说。

  群众有奔头,社会才安宁。“把群众的注意力引领到发展经济上,把服务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抓实抓细抓好,老百姓的怨言没有了,大家的心思是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,办好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事,党群关系好了,干群关系亲了,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更加顺畅。”王春吾说。

  大规模的生产种植,集中时间的交易活动,孕育出鲜活的草莓文化。2024年1月30日,临泉县首届草莓节在黄岭举办,把草莓采摘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,走“旅游+农业”的路子,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体验。摘草莓、品莓宴、赏杂技、看书画艺术展、鉴优质农产品展销,各项活动绚烂夺目、异彩纷呈,成为县域旅游的一大亮点。

  眼下又到了草莓集中上市的时间,在精心准备市场收购、秩序维护、田间管理和异常天气应对的同时,一场精彩的草莓文化节活动正在悄然准备。

  “今年的活动全由社会组织承办,我们主要做好引导工作。”王春吾说,“通过草莓文化节让临泉草莓名播远方,让黄岭草莓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,让广大群众享受到草莓产业带来的快乐和幸福。”(赵怀勇)

  从一点红到一片红,从一村富到百村富,从一家兴到千家兴,短短10年里,安徽省临泉县草莓种植从数10亩发展到15000多亩,产业得发展,群众有收入,乡村呈现全新面貌,“莓”美与共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华美篇章。

产品分类

推荐产品

  • 运动消费逐渐升温 节后健身“热辣滚烫”
  • 家庭餐桌争夺战:高端鱼类进口增长下的中国水产品发展方向
  • 中国辣条生产最大的十个企业 1、漯河市平平食品 2湖南麻辣王子
  • 天气有变!阳光即将下线后天起武汉迎新一轮降水
  • 股票最佳介入点剖析攻略
  • 恒天然和帝斯曼联合成立A轮融资2亿+瞄准精密发酵与新蛋白蓝海市场